开放式冷水机(也称开式冷水机组)是一种工业制冷设备,通过循环水泵将水箱中的冷水输送至需冷却的设备(如模具、机床、激光设备等),吸收热量后返回水箱,再由制冷系统将热水降温,形成循环。其核心特点是水箱与大气直接相通(开放式设计),结构简单、成本低,广泛应用于对水质要求不高的中小功率冷却场景。

下面,小编讲解一下关于开放式冷水机因结构简单、与大气直接相通,在长期使用中易因水质、环境或部件老化出现故障,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如下:
一、制冷效果差(水温降不下来)
常见原因
制冷系统故障:制冷剂泄漏、压缩机效率下降、冷凝器散热不良、膨胀阀堵塞。
水循环问题:水泵流量不足、管道堵塞、水箱水位过低。
环境影响:环境温度过高(尤其风冷式)、冷凝器积灰严重。
解决方法
制冷剂泄漏:
检测漏点(用肥皂水或检漏仪),重点检查管道焊接处、阀门接口;修复后抽真空,按标准充注制冷剂(如 R22、R410A)。
冷凝器散热不良:
风冷式:清理冷凝器翅片上的灰尘、油污(用高压水枪或专用清洗剂),检查风扇是否正常运转(电机故障需更换)。
水冷式:检查冷却塔是否正常工作,清理冷凝器管道内的水垢(用柠檬酸清洗),确保冷却水流量充足。
水泵流量不足:
检查水泵叶轮是否堵塞(清理杂物)、电机转速是否正常(电容损坏需更换);管道阀门是否全开,排除管道折弯或堵塞。
环境温度过高:
风冷式冷水机移至通风良好处,或加装排风扇降低环境温度;避免阳光直射机身。
二、压缩机不启动
常见原因
电气故障:电源缺相、接线松动、过载保护器跳闸。
保护装置触发:水温过低(温控器保护)、压力开关动作(高压或低压保护)、液位开关报警(水箱缺水)。
压缩机本身故障:绕组烧毁、卡缸。
解决方法
电气检查:
用万用表检测电源电压(是否缺相、电压是否在 380V±10% 范围内),紧固松动的接线端子;若过载保护器跳闸,等待 30 分钟后复位,检查是否因压缩机过载(如散热不良)导致。
保护装置排查:
水温过低:重新设定温控器(提高目标温度,如从 5℃调至 10℃)。
高压保护(风冷式常见):清理冷凝器,确保散热良好;低压保护:检查制冷剂是否泄漏,补充制冷剂。
水箱缺水:添加清水至正常液位(观察液位计),检查是否有漏水点(管道、阀门密封不良)。
压缩机故障:
测量绕组电阻(正常应三相平衡,绝缘电阻≥2MΩ),若烧毁或卡缸,需更换压缩机。
三、水泵不工作或噪音大
常见原因
水泵不工作:电机烧毁、电容损坏、叶轮卡住(杂物堵塞)。
噪音大:叶轮磨损或不平衡、轴承缺油、水泵与管道连接松动(共振)。
解决方法
水泵不工作:
清理叶轮内的杂物(如水垢、塑料碎片);检查电容容量(不足需更换);测量电机绕组,烧毁则更换水泵电机。
噪音大:
更换磨损的叶轮,校正平衡;轴承加注润滑脂(如钙基脂);紧固水泵与管道的连接螺栓,加装减震垫减少共振。
四、水箱漏水或水质恶化
常见原因
漏水:水箱焊缝开裂、管道接口密封不良(密封圈老化)、阀门损坏。
水质恶化:水箱开放导致灰尘混入、藻类滋生(高湿度环境)、长期未换水。
解决方法
漏水处理:
水箱焊缝漏水:用环氧树脂胶修补(停机放水后操作);管道接口漏水:更换老化的密封圈,重新紧固卡箍或法兰。
阀门漏水:更换阀芯或密封垫,严重时更换阀门。
水质管理:
每周检查水质,浑浊时彻底换水,清洗水箱;每月添加阻垢剂(防止水垢)和杀菌剂(抑制藻类,如次氯酸钠)。
加装简易过滤器(如 Y 型过滤器),拦截管道内的杂质。
五、温控不准或频繁启停
常见原因
温控不准:温度传感器故障(漂移或损坏)、温控器参数设置错误。
频繁启停:目标温度与环境温差过小、负载波动大、压缩机容量与负载不匹配。
解决方法
温控不准:
更换温度传感器(建议用 Pt100 铂电阻传感器,精度更高);重新校准温控器(用标准温度计对比,调整偏差值)。
频繁启停:
增大目标温度与环境的温差(如夏季设定水温不低于 15℃);若负载波动大,可增大水箱容积(缓冲水温变化);小负载配大机组时,可选择带卸载功能的压缩机(如双缸压缩机,负载低时停掉一个缸)。
六、日常预防措施
定期清洁:每周清理水箱杂质,每月清洗冷凝器(风冷 / 水冷),每季度检查管道是否结垢。
水质维护:保持水箱水位,定期换水和加药,避免杂质堵塞蒸发器和管道。
电气检查:每月检查接线端子、电机绝缘、保护装置,确保接触良好、无过热痕迹。
换季保养:长期停机前,排空水箱和管道内的水(防止冬季结冰胀裂);再次启动前,检查制冷剂压力和电路。